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民眾專區

視野與觀點

從美國到日本── 整形外科進修之旅

從美國到日本──

整形外科進修之旅

陳俊嘉

現職

中山附醫整形外科 / 燒傷加護病房房主任

衛服部整形外科醫療糾紛鑑定委員

台灣醫學會畢業後一般醫學臨床導師

OSCE國考考官

經歷

成大醫院整形外科部兼任主治醫師

奇美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及外傷科主治醫師

美國華盛頓大學附設醫學中心整形外科研究員

日本廣島大學病院淋巴水腫中心研究員

 

在邱浩遠及李經維教授兩位主任的教誨下,對於整形外科的廣泛深奧充滿憧憬。更在臨床醫學研究就讀時,時常聆聽指導教授謝式洲教授在美進修時的經歷,從中能感受到他對整外的熱忱。雖然在工作上獲得長官們的肯定,但對於寬廣的世界仍懷有許多的期待,因而鼓起勇氣發信自薦,並由師長引薦,展開了從美國到日本的整形外科進修之旅,向世界級的教授學習,是非常難得的經驗,也是成長茁壯最快的方式。

 

西雅圖夜未眠

    對於西雅圖的第一印象是大二那年暑假到Seattle Pacific University當交換學生,而當時的室友是現今新光醫院整形外科的林育賢主任,這是我與美國醫療體系的第一次接觸。接著就是在奇美醫院鼓勵年輕主治醫師出國進修,將國外所學,歸國貢獻,替需要的民眾服務之理念推廣下,我鼓起勇氣寫信並由孫宗伯教授引薦,向美國華盛頓大學附設醫院當年的整形外科主任的Peter Neligan遞出研究員的申請,該院的自體乳房重建幾乎是每天日常的手術,更常有兩側自體乳房重建手術的案例。而早在住院醫師年代李經維教授指導下,開始接觸乳房重建手術,進而對此萌發興趣。

 

美國良師啟蒙 拓展新視野

    在西雅圖進修的半年,在世界頂尖的教授身邊學習到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術,更感受到教授對顯微重建手術的熱忱,教授更是研究淋巴水腫治療的先驅,於2015年即著手編著淋巴水腫的治療專書。回到台灣後,我便將所學應用到臨床上,在奇美醫院進行了許多的乳房重建手術,並在院方的支持下,開始了淋巴水腫手術的治療。

  

廣島之戀

    因美國進修之旅,認識了日本光嶋勳教授,聽聞光嶋勳教授於廣島大學病院成立國際淋巴水腫中心,彼時國內僅有長庚的鄭明輝教授及中國附醫的陳宏基教授進行此類的手術治療,但並不盛行。因著對顯微手術的熱愛,及對超顯微手術及淋巴水腫治療的嚮往,且拜讀過許多光嶋勳教授的文章,於是再次提筆向光嶋勳教授遞出了廣島大學病院研究員的申請,很快即收到回覆並前往日本與教授學習半年時間。

 

醫療體系大不同

    日本的醫療體系相較於美國,與台灣較為相近,可能是相近的生活文化,造就了相似的就醫習慣及醫病關係。日本人對於醫師相當的尊敬,對於醫療的順從性高,顯少對於醫師的處置有所質疑。日本就醫十分便利,日本醫師工時相當的長,許多事務都需要醫師親自去執行,每日早晨查房,看完所有病人後才進手術房,而每一台手術也必定是親自上場,即便是教授級的醫師,也是如此。

 

進修之旅 開創醫界之路

    在美國對於醫學擁有著嚴謹的科學態度,所有的診斷與治療都是在充分的了解下進行,分工精細,各司其職。配合法令規範,申請美國的研究員是無法上刀或接觸病人來進行醫療行為。雖然無法實際參與手術操作,但在美進修期間,仍有機會前往學校或其他合作的醫院進行觀摩,對於疾病的診斷、檢查及術後的追蹤,能擁有全面且系統性的了解。而日本對於醫學懷抱著職人的精神,盡力將各種可能的治療運用在病人身上,以期能減輕病患的苦痛。若想前往日本進修的台灣醫師能申請武田獎學金,還能協助申請到日本臨時醫師證,參與病人的診治及上刀。從美國到日本的整形外科進修之旅,能體驗不同環境造就的醫療文化,也能從中省思自身在台灣的所學所養。

討論區 : Story整形春秋|健康與整形外科醫學的好朋友 

歡迎加入: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官方FB

本文章取自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出刊之「Story整形春秋」雜誌

 ( 內文及圖片由商橋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採訪製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