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民眾專區

視野與觀點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

專訪 / 林育賢

現任

新光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經歷

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醫院整形外科,睡眠外科進修

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新光醫院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學會新氣象,會務期許、規劃報你知!

在這次《整形春秋》第二季的第一刊,適逢學會新舊交接,特別邀請新就任的台灣整形外科學會的理事長—臺大醫院的戴浩志主任、秘書長—國泰醫院蒲啟明主任及美容外科學會的理事長—蔡豐州醫師,藉由採訪報導,為大家介紹兩個學會新任理事長在學會會務上未來新面貌及規劃與期許!

 

新生代活力竄起

很榮幸能擔任本期主編,這一期,我希望能帶來不一樣的精神。我是整形外科第二十期最年輕的理事,我的理事編號是400號以後,現在整形外科醫師約有7-800人左右,我的資歷從後面數回來還要比正面數過來要快得多。所以,相對一個中生代、新生代的整形外科醫師,我想藉由學會雜誌的力量,讓我們的老師、同儕們看看我們新生代的活力,也讓他們知道新生代不一樣的視野及視角!

 

新生代視角面面觀

本期特別鎖定v15以下年輕主治醫師,發表對過往學習的感想,特別是面對新的職業環境、新的生態上,不管是在醫美、重建,或是在地理環境北、中、南、東,在整形外科服務足跡中,藉由他們的視野,來看看不一樣整形外科的職業範圍,也聽聽他們對整形外科如何改變的期許。

在「新生代視角專欄」中,包羅了不同的主治醫師,從他們的視野,從住院醫師考完專科醫師變成了新生代的主治醫師,看看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或是從國外進修回來的經驗,特別像在花蓮的吳醫師,在屏東的楊醫師,在偏鄉服務,這一路來的心路歷程及心得,也期待更多的中生代及新生代醫師,能投入更多,不論在醫學美容、偏鄉服務或重建整形上,能夠幫助更多病患。

 

這一期主要架構及內容是以整形外科最主要的兩個視角,第一個是由各級醫院、醫學中心的立場所出發的「整形重建新觀點」,第二個專欄由年輕的主治醫師分享他們「醫學美容的新觀點」。治療傷口層面,在傷口修復上有新的進展,透過報導將實務面分享給大家。另外,特別在女性與女醫的主題上,我們也邀請了新生代的女醫來說明女性整形外科醫師在特別領域上的新方向。當然,有新一代的整形外科醫師,也應緬懷過往的老師們,謝俊昇醫師,也就是台灣燒燙暨傷口照護學會理事長及海軍總醫院燒燙傷中心主任不幸仙逝,我們邀請馮冠明部長帶領我們一起追憶這位整形外科界的導師。

 

由老前輩指點迷津,世代協力,一起前行!

我們新生代的醫師站在老師們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往前走,所以,我們也邀請編輯委員會資深的老前輩們對新、中生代的專欄做出建議,在每一個新的專欄中邀請編輯委員來擔任我們的moderator,如新生代的視角專欄,邀請李建志主任;在重建專欄,邀請高雄榮總的陳理維主任;醫學美容邀請徐矢達院長;女醫專欄邀請林靜芸院長;傷口修復的觀點則邀請了北榮的馬旭部長,我們請這些委員來擔任新生代醫師的指導及comment,也期望藉由前輩的提攜,能讓新、中生代的醫師們日益進步,讓學會越來越好!

 

結語

新、中生代主治醫師競競業業,也對自己未來充滿期許,在COVID-19疫情下或多或少受要疫情影響,在後疫情時代,面對新的未來領域有更多期許與作為。許多醫師應用新的網路介面也開始掘起如youtube 或podcast,相信這些新媒體,都是未來整形外科醫師,不論是推廣醫學新知,塑造專業形象或教育病人,都是很重要的連結。希望透過「新生代的視角與作法」帶給不同的省思跟啟發。

討論區 : Story整形春秋|健康與整形外科醫學的好朋友 

歡迎加入: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官方FB

本文章取自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出刊之「Story整形春秋」雜誌

 ( 內文及圖片由商橋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採訪製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