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輔助設計之顱顏面塑形手術
電腦輔助設計之顱顏面塑形手術
成大醫院 整形外科 李經維
現 職:成功大學醫學系教授兼外科部主任
經 歷:臺大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省立台南醫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成大外科主治醫師
成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成大醫院醫務秘書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員
「藉由精確計算的技巧,以極高的可信度,改變臉孔外觀」的治療策略,在今天的醫學領域,已經成為可能。
此一發展軌跡,在本校起源甚早;由於成功大學是以工學院的根基起家,人才、軟硬體、與師生活動空間的密切近接性,都有利於跨科整合學門的培植推展,所以這項複合性技術的開發與團隊組成,在台灣學術機構當中,可說居於先導地位。
「精準醫療」是大勢所趨,傳統的技法、概念,不再能滿足日益升高的品質追求!
隨著科技發展及電腦圖像運算能力的進步,以往純粹二維的平面式設計思維,進化為三維物件的操作概念,更能反映立體骨架異動的真正狀況。手術者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反覆嘗試、驗證,直到滿意為止!手術所需的參考性導引板,可以事先製作好,進到手術房之時,開刀醫師只需手持圭臬、按圖施工即可。
關鍵性的軟硬體要素,包括了:立體照相機、光學動態軌跡追蹤器、精細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牙體表面三維形態光學掃描器,光雕實體模型輸出等,都是硬體方面的必備武器;當然,更重要的,是跨科部合作的觀念與默契!
當操作者移動實體牙模以尋求最佳咬合關係時,電腦裡的虛擬顎骨影像,就會同步顯示出相應的移動實況;有效把實體模型與虛擬影像兩者融通整合,如此一來,就能夠在咬合關係達到最佳化的同時、兼而顧及顏面骨架擺放於恰當位置。
我們揚棄了憑藉直覺操作的舊思維,使得手術過程,不再陷入嘗試錯誤、猶豫的掙扎,變得更可控制、更迅速,因此也更為安全!
此一技術的適用對象,從正顎手術、複雜的顏面骨重建手術﹝包括:外傷、腫瘤治療後重建(如附圖1及 2)、先天性缺損的再造﹞、頭顱骨重建整復等等,皆包含在內。現在加上手術導航,對臨床醫師可說如虎添翼,使得手術的準確度益發提升!
討論區 : Story整形春秋|健康與整形外科醫學的好朋友
本文章取自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出刊之「Story整形春秋」雜誌
( 內文及圖片由商橋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採訪製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