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民眾專區

醫療新知

傷口治療新觀念:複合性療法全方位治療困難傷口

傷口治療新觀念:複合性療法全方位治療困難傷口

王志信

現職:

三軍總醫院醫學美容中心王志信主任

國防醫學院外科學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經歷: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王志信醫師是三軍總醫院的醫中心主任,不過他最具盛名的卻是「困難傷口治療」,很多病患傷口經年累月無法癒合,經朋友介紹,千里迢迢找王醫師治療,治好後感激稱王醫師是「神醫」,不過王醫師謙虛地說,並不是他特別厲害,重點是在「照顧傷口用不用心」!

 

        他解釋說,皮膚完整性被破壞形成傷口時,我們的皮膚會自然產生修復因子讓皮膚傷口癒合,有些傷口難以癒合,必須要考慮幾個重點:1.傷口患側是否有腫脹問題?2.傷口是否有感染?甚至因感染的細菌產生生物膜保護而影響傷口復原造成慢性傷口3.患側傷口是否有血管性問題?例如有周邊動脈組塞疾病造成缺血或是靜脈循環不良容易造成患側腫脹等致使傷口處於不良的癒合環境,而其他的原因則要考慮是否有其它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或服用免疫抑制劑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等,會使傷口花較長的時間癒合。

 

阿嬤傷口十幾年不癒合,抗菌敷料加彈繃改善靜脈曲張,一個月神復原

        另一位學長的高齡阿嬤腳的傷口更是已經長達十幾年無法癒合,發現她是本身有深部靜脈栓塞造成血液回流不良產生患肢腫脹等症狀,但她也置換過心臟瓣膜,必須長期吃抗凝血藥,而無法開刀。王醫師說,深部靜脈栓塞引起的循環問題本應穿彈性襪,但阿嬤也有周邊動脈組塞疾病問題所以彈性襪壓力不能太大,所以門診就診時一邊幫阿嬤傷口壞死的組織做適當的清瘡,並使用含銀抗菌敷料把傷口覆蓋,再配合用彈力繃帶幫阿嬤調節腿部壓力,一個月後傷口就逐漸癒合了,三個多月後已經幾乎完全痊癒,開開心心和家人出門。

 

困難傷口用什麼敷料最好?

       「我要用人工皮嗎?還是用含銀或特殊敷料?好得比較快?」王醫師說,其實傷口的不同階段需要使用不同的敷料。傷口的處理在早在1962年時,Winter White醫師提出「濕潤環境皮膚傷口癒合較快」的觀念。在傷口初期時組織液分泌會比較多所以需使用吸水性較佳的敷料;例如含藻酸鹽或親水性纖維敷料等吸收力較好的敷料覆蓋,避免傷口周圍的皮膚浸潤(maceration)。當傷口組織液變少,再改用保水性較佳的泡綿式敷料,具封閉性可保持傷口濕潤。當組織液更少的時候,則可以開始使用如人工皮等敷料,讓傷口再表皮化而更快癒合。

 

傷口癒合TIME的觀念

        「傷口多久才會癒合?」是最多患者問的問題,王醫師說,以燒燙傷的傷口分級解釋,開放性傷口若傷口是粉紅色,表示只傷及淺的真皮層,只要正確地照顧癒合時間大約兩星期,若傷口看起來比較蒼白,則表示傷到真皮深層,深二度的傷口至少要三星期或更久才會癒合,如果整層真皮層都不見,癒合要超過一個月以上,若合併有糖尿病或周邊循環問題,癒合的時間可能更久。

 

        在2003年Schultz等歐洲傷口照護專家提出傷口床照護重要的摡念「TIME」,T(tissue)是指傷口床不健康、壞死的組織要做適當地清創處置,I(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 control)感染發炎的傷口要得到適當的控制,傷口細菌培養,使用適當的抗生素,甚至有時可以使用抗菌敷料,M指的是傷口保濕(Maintenance of Moisture balance),要選擇保濕的敷料,提供傷口濕潤環境,讓傷口再表皮化加快,E指的是傷口邊緣縮小(Promotion of epithelial advancement of wound Edges),顯示前三者都有良好控制,傷口才能癒合。

 

傷口需複合性療法全方位治療傷口

        除了清瘡、選對敷料以外,王醫師表示,很多新儀器可以輔助困難傷口更快癒合。有位糖尿病患者腳部壞死性筋膜炎經筋膜切開手術後,傷口肌腱外露,且患者下肢血管有周邊動脈阻塞疾病,醫院評估建議截肢,病人經友人建議從桃園來求診希望能搶救保住腳。王醫師除了先給予清瘡,同時請血管外科醫師評估患者血管通暢度是否有復原的機會,在清除血管血栓並置放血管支架後,局部循環改善,因患者傷口無法進行游離皮瓣手術,因此先置放人工真皮覆蓋,再採取負壓治療,促進肉芽組織形成、傷口縮小降低腫脹並促進血管再生,慢慢的人工真皮形成健康的肉芽組織把外露的肌腱覆蓋住,也讓後續植皮手術順利成功,終於幫病患保住腳!

討論區 : Story整形春秋|健康與整形外科醫學的好朋友 

歡迎加入: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官方FB

本文章取自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出刊之「Story整形春秋」雜誌

 ( 內文及圖片由商橋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採訪製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