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民眾專區

臉部回春/拉皮

臉型雕塑-- 整形醫學再進化

臉型雕塑-- 整形醫學再進化

陳子瑾 

現任

采新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特約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講師

國防醫學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講師

 

整形專科醫師將人體視為雕塑的對象,運用超技能,不一定要手術或麻醉,也不一定會疼痛或恢復期,就能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變美,唯有熟練的鬼斧神工、神來之手、才能妙手回春,達到超乎預期的效果。

 

整形外科的教科書是西方人所寫的,西方人的標準確實是不符合東方人的臉型條件,因此我在開業前率先與韓國整形醫師交流,擷取代表性的削骨、隆鼻、雙眼皮等韓國獨特關鍵技術成為適合台灣民眾條件的手術,當年所帶動的韓式整形風潮一路延燒至今(圖一),歷經了17年的進化,經過個人的臨床經驗累積與觀察,目前在韓國及台灣的標準有大幅調整,不再有複製人的現象。

 

近十年來醫美整形診所如同便利商店般林立,微整形因民眾垂手可得,常錯以為如同買衣服,自己可以決定要做什麼樣的手術,諮詢的時候只是看到自己在意的局部問題,卻忘記整體規劃的重要性。

 

臉型雕塑 黃金六點

 

就臉型雕塑的黃金比例而言,用眉毛及鼻下緣將臉長分三部分,臉寬用兩側眼頭及眼尾垂直線分成五個部分。在臉部兩側顴骨體、下顎角及鼻樑、下巴是決定臉型的六個重要關鍵黃金點:據此可以決定臉型的立體及輪廓。東方人在眼下(蘋果肌)、鼻翼兩側、印堂、額頭比較塌陷,所以通常會有給人大餅臉的印象,這些地方如果飽滿看起來會覺得斯文、年輕、立體且更有精神。整形分為眼、耳、鼻、眉、唇等五官還有皮膚、脂肪、肌肉、軟骨、骨骼等組成成分,依據個人的條件特色作打造。

 

以往認為臉型雕塑骨架是重點,現在認為身高的比例更加重要。在與身高比例的協調情況之下,適度的削骨所達到的臉形立體效果是最好的(圖二、三),骨架變小要預防組織的鬆垮。如果在比例架構之下不敢做削骨手術的人,可以參考表列的這種選項(表一)。如臉寬(直視前方兩側顴骨弓寬度)14公分在170公分的人身上剛好,但是在160公分的人而言,臉就顯得太寬了,需要削顴骨才讓臉立體變小。在13公分的臉寬分五等份標準,眼睛的長度只有2.6公分,但現在的標準大概在3.5公分左右才夠,因此個人的經驗是眼睛長度在臉寬的比例都是1/4,在眼尾到顴骨弓的距離是眼睛長度的1/2左右(圖四)。雙眼皮增加眼睛高度的效果比眼頭拓寬拉長眼睛長度要更好,所以雙眼皮手術是針對第一印象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手術、臉型的比例改善也最有效。眼頭拓寬手術有如畫龍點睛,讓鼻樑立體、臉部變小。隆鼻也讓眼距、臉部變小、立體,也是顴骨削骨手術的另外一種選擇。

 

眉毛位置決定上1/3與中1/3的比例。眉毛過低、眼皮蓋住視線、眼尾、鼻樑紋路明顯代表眼眶周圍組織鬆垮,可以運用微創提眉手術來改善。雖然五官大會讓臉型比較嬌小,但鼻部的寬度建議與兩眼的眼距同寬,比例才能勻稱,不是越大越好。脂肪雕塑近年來最新分離技術增加脂肪存活率,大幅減少效果的變數,也可以藉由玻尿酸、膠原蛋白、微晶瓷等填充物注射方便又無恢復期,輕鬆達成雕塑的目的,加上特殊的修復輔助技術,可讓效果更持久。咬肌可藉由手術切除或肉毒桿菌注射讓肌肉放鬆變小。軟骨可以藉由自己的耳朵軟骨、鼻中隔軟骨或是植入Goretex、矽膠等植入物達到同樣效果。

 

有人認為整形是用刻意的手段去破壞完整的身體,達到身心靈的外觀要求,但也有人認為整形由外而內,用視覺改善提昇心靈層次,或藉改變面相而改運。總之,現在的整形趨勢是要在不知不覺中變美、變帥,這種加分效果才是一般人所想要的。

 

討論區 : Story整形春秋|健康與整形外科醫學的好朋友 

歡迎加入: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官方FB

本文章取自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出刊之「Story整形春秋」雜誌

 ( 內文及圖片由商橋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採訪製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