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乳房重建,年輕的妳不可不知!!!
關於乳房重建,年輕的妳不可不知!!!
文 / 馮晉榮
現職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乳房醫學中心 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重建整形外科 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外科 講師
教育部部定 講師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整形外科 主治醫師
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整形外科 訪問學者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中心整形外科 訪問學者
韓國BIO整形外科診所 進修
韓國101整形外科診所 進修
為何選擇接受乳房重建?
亞洲女性罹患乳癌平均年齡較西方國家年輕10歲左右,失去乳房對於年輕女性來說,其心理及自信心的衝擊更甚於身體表象的缺損。國外文獻報導指出,利用「乳房重建手術」,除了重建失去的乳房外,也能穩定情緒,降低病患焦慮,兼具有心理治療的效果。
何時接受乳房重建手術?
可分為二種:1.立即重建;2.延遲重建。立即重建可減少手術次數及住院天數,但由於未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所以需多一些時間與病人溝通,使病人在心理與生理上都有充分準備才行;延遲重建,病人的心理大多已有充分準備,且大多完成乳癌治療並已穩定病情,雖延遲重建,其術後滿意度也不錯。
乳房重建手術有幾種方式?
乳房重建手術的種類各式各樣,包括以自體組織重建(圖一)、以植入物重建(圖二),以及同時以自體組織與植入物重建等方式。近年來由於醫療技術進步,還發展出利用自體脂肪移植來進行乳房重建。簡單來說,利用自體組織可以重建一個觸感較柔軟且外型較自然的乳房,但手術困難度較植入物重建來得複雜,手術恢復期也較長。當然不論那一方式重建,都必須在術前進行審慎的評估與討論。沒有單一完美的乳房重建方法適合所有的病人,而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
需要立即返回職場,哪一種重建方式比較適合我?
植入物(義乳)重建手術,適合想要盡快返回職場的年輕婦女或不想增加身上傷口的族群。雖然植入物的外型及觸感比起自體組織來說較不自然,但手術時間較短且簡單,術後恢復期也較快,對於年輕的職場女性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未來有懷孕的打算,適合用下腹部重建乳房嗎?
目前自體組織重建乳房的首選方式是以移植下腹部皮瓣(下腹部的皮膚及皮下脂肪)為主,手術後下腹部在恥骨上方會多一道傷口,腹部後遺症如腹部無力及疝氣依照手術方式的不同約為3-15%。對於未來有懷孕打算的年輕女性,如果擔心腹部後遺症的風險,可以選擇身上其他部位像是大腿內側、臀部或背部來重建乳房。
當然不論那一方式重建,都必須在術前進行審慎的評估與討論。沒有單一完美的乳房重建方法適合所有的病人,而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
乳房重建會不會影響後續乳癌的追蹤及復發?
一般來說,乳癌的復發有較高的機會在表淺處,有四分之三是在皮下脂肪,這些皮下脂肪因為可以觸摸得到,每個月的自我檢查或醫師的例行檢查通常可以發現,另有四分之一的復發是在深層,位在肋骨之下或肋膜及肺部,這些復發則必須經由骨骼掃描或電腦斷層才能偵測出來,重建並不影響檢查的準確。國外研究統計亦指出,進行乳房重建並不會影響腫瘤局部復發率跟全身性轉移率。
重建後的乳房有功能嗎?
乳房重建可選擇的方式雖多,但不論是以自體組織或以植入物重建乳房,都只能儘量相似於對側乳房外形,並無原本乳房的功能。重建後的乳房無法哺乳,同時感覺也較遲鈍。
乳頭、頭暈也能重建嗎?
不論選擇哪一種方式進行乳房重建,都可以接受後續的乳頭和乳暈的重建。重建的時機,通常需等待乳房重建手術整體外形完成後至少六個月後再做;乳頭和乳暈重建的方法亦有多種,一般而言都可達到滿意的外觀。
乳房重建手術保險給付嗎?
目前乳房及乳頭、乳暈重建手術為全自費手術,健保並不給付。另外可以向私人保險公司詢問是否給付。
討論區 : Story整形春秋|健康與整形外科醫學的好朋友
本文章取自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出刊之「Story整形春秋」雜誌
( 內文及圖片由商橋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採訪製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