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民眾專區

醫療新知

蜘蛛蚯蚓不要來 漫談下肢靜脈曲張的防治

蜘蛛蚯蚓不要來

漫談下肢靜脈曲張的防治

文 / 劉明偉

現職

安綺整形外科診所 院長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 特約主治醫師

臺安、敏盛、恩主公醫院 兼任主治醫師

大同大學工設系及化工生技系 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芳香醫學醫學會秘書長

經歷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人類的下肢除了站立及行走功能之外,也是形體美學的焦點。當風姿綽約、儀態萬千的女士裙擺下出現紅色蜘蛛絲樣血管時,除了美中不足外也令人亟欲除之而後快。而有些患者腿部冒出許多藍色網狀,甚至狀似蚯蚓或樹瘤的變形血管,不僅不雅觀,還可能伴隨不同程度之痠、麻、脹、癢、灼熱、刺痛或沉重感等惱人的症狀,這些都可能是下肢靜脈曲張作祟的結果。

 

據統計,10~15%的男性與20~25%的女性有下肢靜脈曲張的困擾。其病因是淺靜脈(大、小隱靜脈及其表淺分支小靜脈,以及穿通枝靜脈等)管壁擴張或其瓣膜閉鎖不全使得血液蓄積、靜脈壓增高而導致靜脈扭曲擴張。除了與遺傳密切相關外,還有老化,懷孕,多產婦,體重過重,久坐久站、勞力工作及下肢深部靜脈病變等誘因。若忽視症狀或諱疾忌醫時可能會造成患肢疼痛加劇、小腿皮膚出現色素沉著、潰瘍等鬱血性皮膚炎之併發症。尤有甚者,若曲張靜脈形成血栓並流經肺部時,會造成呼吸困難、氣喘或胸痛等肺栓塞的症狀,嚴重時會致命。

 

患者在理學檢查及超音波等儀器確診後,應接受相關治療。定時抬高患肢高於心臟並穿著醫師處方的壓力漸進型彈性襪(壓迫治療)非常重要;即使還有雷射、硬化劑及手術等各種治療方式,其術後仍應穿著彈性襪以維持最佳的效果。腿部有蜘蛛絲狀微血管擴張時,可考慮使用體表雷射、脈衝光或高頻電波等儀器來處理。硬化劑除了可治療某些蜘蛛狀血管之外,更是小型皮內靜脈(如網狀靜脈)及中、小口徑曲張靜脈的最佳治療選擇。其機轉是將界面活性劑(如sodium tetradecyl sulfate, polidocanol等)、高張溶液或化學刺激劑注入靜脈破壞血管內膜,繼而使曲張靜脈逐漸封閉(圖一)。硬化劑注射常見的併發症包括微血管增生、皮膚色素沉著、血栓性靜脈炎,甚至造成局部皮膚壞死。針對較大口徑的曲張靜脈來說,手術是最有效且復發率最低的積極療法。傳統手術方式包括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及隱靜脈抽離術、微創靜脈抽除術、內視鏡筋膜下穿通枝結紮術及靜脈瓣修補術等;其併發症包括出血、皮下血腫、靜脈血栓、表淺神經受傷、股靜脈損傷甚至皮膚潰爛。

 

由於醫療科技發展神速,近年以血管內腔閉合術(血管內射頻或雷射)來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日益風行(圖二)。其優點是切口小、組織傷害少,可於局部麻醉下執行,術後不需住院且恢復快、併發症少,對於上班族來說不啻是較佳的選擇。

 

雖然下肢靜脈曲張是不可逆且治療多半是治標或部分治本,患者仍可遵循保守療法來減輕症狀或預防復發。其原則包括穿著壓力漸進型彈性襪來減輕下肢負荷、進行體重管理及安排走路、游泳、踩腳踏車等適當的下肢運動。在日常生活上應戒菸、少用避孕藥、不穿過緊衣物及高跟鞋並避免翹腳及久坐久站等。此外,左側睡以及睡前抬高下肢一小段時間可以減少靜脈血液蓄積及靜脈壓。在飲食方面的建議是多攝取膠原蛋白及高纖低脂的食物並加強維生素C及E之補充。

 

預防勝於治療,諱疾忌醫徒增疾病的複雜性。高風險族群宜接受醫師之建議以降低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生;已確診或治療後的患者更應該確實執行醫囑來減輕症狀、避免惡化,預防術後復發。

 

討論區 : Story整形春秋|健康與整形外科醫學的好朋友 

歡迎加入: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官方FB

本文章取自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出刊之「Story整形春秋」雜誌

 ( 內文及圖片由商橋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採訪製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