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民眾專區

醫療新知

內視鏡前額拉皮與傳統拉皮的比較

內視鏡前額拉皮與傳統拉皮的比較

文 / 張世幸

現職

群英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中山實美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兼任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監事

 

 

|前額拉皮的目的|

首先我們要瞭解前額拉皮的目標是 - 眼周的美學,要處理的問題是因前額肌膚鬆弛眉毛下垂而造成的上眼皮醜型(眉壓眼、三角眼、泡泡眼等問題),以及外側眼皮下垂、眉頭及山根部位皮膚下垂,甚至皺眉紋的形成。想要處理這些問題並不是只有單純的把眉毛往上拉提即可達成,很多時候必須同步填充一些移植物以解決凹陷問題,例如眼窩凹陷、眉弓上凹陷、夫妻宮凹陷、眉間凹陷等等,另外有時也需處理一些前額肌肉及皺眉肌肉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沒有絕對的方式解決,執行方式因人而異。

 

 

|內視鏡前額拉皮與傳統拉皮的區別|

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看:

手術的範圍

傳統的前額拉皮是將整個頭皮掀開至眼周的位置, 此項手術的好處是所有要進行手術的部位都清清楚楚的呈現在眼前,可以非常精準的進行我們需要的手術。醫師可以選擇進行骨膜下、筋膜下,、甚至皮下進行剝離, 也可以精準的處理前額肌及皺眉肌的問題。由於手術方式是完全的切開, 所以可以利用筋膜的反褶固定來處理太陽穴凹陷的問題,,連同手術所切下的頭皮也可以加以利用。我們可以將其處理成dermagraft來做為填補的材料,用以填補諸如眉弓上凹陷眉間凹陷的問題, 甚至還能夠放在山根的位置,,達到隆鼻的效果。 然而,傳統拉皮最大的缺點及併發症就是這道長長的傷口及其所造成的疤痕還有毛髮的問題,,雖然眼周的術後效果很好, 但是疤痕及毛髮脫落的問題無法令人接受。

視鏡前額拉皮就是為了克服這個疤痕及毛髮脫落的問題而發展出來的。內視鏡拉皮手術為微創手術,運用連接顯微攝影機的內視鏡,透過幾個小切口放入,即可看到所要處理的手術視野。利用先進的內視鏡的功能,我們可以從幾個小傷口就完成眉毛上提的的手術,然而正因為只有經過幾個小傷口,目前只能進行骨膜下的剝離,而對於前額肌肉的處理是有困難的。且沒有切除組織可供填充,對於各個位置的凹陷,需要另外獲取移植物如脂肪移植或利用假體來進行填補。而拉皮效果的達成主要是依靠骨膜的重新癒合及頭皮的攣縮,並非像傳統前額拉皮的切除頭皮及縫合筋膜,因此需要用五爪釘或骨釘加以固定。而若是遇到髮際線較高的民眾,傳統前額拉皮也可以從髮際線進行手術,這是內視鏡前額拉皮所無法達成的術式,因此我們可以說內視鏡前額拉皮只能對特定的狀況進行前額拉皮手術,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前額拉皮手術。內視鏡前額拉皮的固定方式,比較常見的有五爪釘及骨釘,我個人比較喜歡用骨釘固定,因為可以對不同的眉型有不同的固定方式也較有變化。

 

手術傷口

手術傷口是兩者最大的差異。傳統拉皮是從左太陽穴到右太陽穴作為手術切口,傷口的長度在30公分左右,必須要這樣大範圍的切口才能進行廣泛的剝離、頭皮切除及筋膜層固定。而內視鏡手術只需經過2-3個長約1.5 公分的傷口在額部上方,在顳部兩側各有長約2.5公分的傷口,即可進行手術。

 

術後恢復期及後遺症

術後的恢復期與手術剝離的範圍及傷口的長度成正相關。總體來說,兩種手術的恢復期都相當的短,特別是在眼周的部分,而傳統拉皮手術到最後總是聚焦於傷口的問題及毛髮的問題。兩種手術皆會有暫時的頭皮感覺麻木,相形之下,內視鏡拉皮手術的頭皮感覺麻木時間較短,範圍也較小。

 

|結論|

最後,決定採用何種手術方式不單單只是根據年紀來判斷,個人的體質還有老化的嚴重度甚至是疼痛的耐受力並不相同,要求的效果也不一樣,因此,術前透過縝密的諮詢是非常重要的,透過專業的術前評估及溝通後再選擇合適的手術是最為理想。

 

討論區 : Story整形春秋|健康與整形外科醫學的好朋友 

歡迎加入: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官方FB

本文章取自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出刊之「Story整形春秋」雜誌

 ( 內文及圖片由商橋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採訪製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