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民眾專區

醫療新知

台灣目前使用的負壓傷口治療系統

台灣目前使用的負壓傷口治療系統

By 戴浩志 臺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負壓傷口治療(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是一種傷口輔助治療,運用抽吸原理使傷口與敷料間維持負壓狀態、縮小傷口面積,並將滲液抽取集中於集液瓶;而有些新式的負壓系統也改透過高分子敷料管理滲液。負壓傷口治療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減少換藥次數,常用於複雜性急性外傷傷口、手術傷口、燒燙傷、各式慢性傷口、或植皮手術、皮瓣手術等。Philbeck等人在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研究髖部壓傷(pressure injury)傷口使用負壓傷口治療之成本效益,比較濕紗布換藥和負壓傷口治療的費用,結果顯示負壓傷口治療之傷口癒合比較快(平均97天癒合),每位患者平均照護費用為14,546美元,而對照組(濕紗布換藥組)之傷口平均需247天癒合,每位患者平均花費23,465美元,負壓傷口治療因療程短,也使護理成本大幅下降。

 

近年來傷口治療需求成長,帶動科技研發推陳出新,根據Frost&Sullivan市調公司分類,高階(新型)醫用敷料可分為4大類:濕潤敷料、抗菌敷料、主動性敷料、和負壓治療用敷料,現今高階敷料傷口已具備完整的市場區隔,其中以負壓治療最受矚目。歐洲傷口照護學會 (European Wound Management Association;EWMA)年會上,世界各國醫療人員交換臨床實證經驗及研發成果,其中負壓傷口治療的議題佔了三分之一的份量,討論負壓傷口治療在各類型傷口運用的可行性,顯示其研究發展的空間潛力大。

 

一般負壓治療方式需透過特定機器或設備提供穩定的負壓源,故病人多半需要留院治療或自行租借機器於院外進行療程,除了病人的行動不便以外,也增加其往返醫院的頻率。新式負壓傷口治療近年來已有適合居家照顧的可攜帶機型,有別於傳統負壓傷口治療儀器在體積及重量上的限制,可攜帶機型輕巧且容易操作。

 

台灣目前使用的負壓傷口治療系統,共有9家廠商。如圖表(作者整理如下表)

 

廠商中有4家是台灣產品(立補、暄達、凱瑞斯、及安適康),「雃博立補ZIP」是我國自行研發之第一套可穿戴行動之可攜式負壓傷口治療系統,並將集液裝置改良成軟式集液袋,內附高分子吸收體。「安適康」是明基材料之醫用敷料品牌,「安適康SIMO」為可攜式、非電力式抽吸裝置,透過簡易微型裝置按壓操作,以機械力量來產生負壓,是目前唯一不靠電力馬達來負壓之裝置;同時結合安適康的專利高分子敷料,可直接吸收抽出的滲液,免集液瓶設計降低對病患行動的限制,減少對病患生活作息的影響。

慢性傷口之傷口治療過程,往往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因此傷口照護產品之研發,要著重治療效果與成本效益外,也要考量病患感受性、及維持病患生活起居方便性。長期而言,負壓傷口治療的照護流程較 簡易、治療效果好,因而治療時間會縮短,總花費較低,有益於病患。

近年來 ”healing- from-home “逐漸成為傷口治療的主流方向,尤其最近COVID-19疫情影響,更顯現出居家照護的重要性,可降低不必要的院內感染發生。因負壓傷口治療可有效縮短療程,使病人不需長期留院,未來再配合新式微型化負壓系統,即可實現居家式優質醫療,提高病人生活品質。

 

討論區 : Story整形春秋|健康與整形外科醫學的好朋友 

歡迎加入: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官方FB

本文章取自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出刊之「Story整形春秋」雜誌

 ( 內文及圖片由商橋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採訪製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