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民眾專區

醫療新知

口腔癌的重建手術

口腔癌的重建手術

義大醫院整外部長馮冠明醫師

 

       口腔癌患者手術之後的複合式軟組織跟骨頭的缺損程度,決定了後續的重建方式。團隊中的耳鼻喉科,口腔外科醫師在病人做完一系列檢查後,就已經評估好哪些組織需要做切除,接著會診整形外科做切除術後的重建。目前常見的重建方式包括骨頭及軟組織的重建。骨頭重建是由魏福全院士所提倡的腓骨皮瓣重建,也就是使用小腿腓骨來重建下巴,這是台灣聞名全球的手術技術。軟組織則常用大腿、小腿、前臂的軟組織皮瓣來做,目的是除了恢復功能外也希望能讓外觀接近正常。

 

      根據國健署回饋資料顯示,義大醫院在頭頸癌各分期中,尤其在晚期,五年存活率不僅全國第一,也是世界第一。這歸功於團隊的召集人耳鼻喉部黃澤人部長的領導,而擔任重建重責大任的整形外科部,更是功不可沒。我們統計這類需做重建的患者一年將近250例,義大從陳宏基教授創院到目前,這樣困難重建已經超過3000例,但我們不以此自滿,希望在這樣的基礎下,持續精益求精,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與品質!

 

       近年來鄭勝峯教授再創新發展出自由型分枝皮瓣(free style),和皮瓣再利用技術(recycle flap)來進行困難傷口之重建。因為當患者的存活率高,在一些功能恢復之後,也會要求外觀接近正常,另外就是患者也可能面臨疾病的復發,就需要多次「挖東牆補西牆」來重建。但受限於傳統皮瓣供應區的選擇,作法就是將原皮瓣供應區的傷害降到最低。甚至於下次再重建時同部位或原皮瓣能夠再利用,這對患者是一個很大的福音,這也是我們發展新技術跟新方法的一個最重要的精神所在。

 

      義大整形外科在10多年的努力鑽研下,利用精緻的解剖學,和高超的顯微手術技術,對困難傷口的重建,發展出許多獨特方式並將成果發表於知名國際SCI期刊,成為全世界知名的精緻重建外科中心,我們會再接再厲,持續擦亮台灣這塊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