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民眾專區

減脂

減重手術後的贅皮救星 淺談減重後體雕手術

減重手術後的贅皮救星  淺談減重後體雕手術

李維棠

現職:

北醫附醫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經歷:

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北醫附醫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

 

隨著國內肥胖患者比率逐步增加,加上微創內視鏡手術的進步,近年因病態肥胖(BMI > 40 kg/m2或BMI > 35 kg/m2且合併其他疾病)而接受減重手術的案例數目迅速上升。經由減重手術,超過六成至八成患者的合併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第二型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等)皆有顯著改善,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大幅降低(術後五年降低約七成)。

 

不過由於減重手術後體重急速下降,原本因肥胖被撐大的皮膚在脂肪組織萎縮後變得十分鬆弛。過多皮膚除了影響外觀之外,皮膚皺褶處也容易藏汙納垢造成細菌與黴菌感染。多餘的贅皮在活動時也容易因互相磨擦,導致皮膚紅腫或潰瘍,在在都影響患者的生活。而減重術後體雕手術,由整形外科醫師將這些惱人的贅皮去除,並在適當的區域進行拉皮手術,重新塑造一個緊緻的體態,大幅改善患者的自信與各方面的生活品質。

 

接受減重術後體雕手術時機與評估

接受減重手術的病態肥胖患者,大多數會在術後一年左右減少30~40%的體重,但是在術後一年半至二年左右又會開始緩慢回升。因此一般會建議在減重手術術後至少一年以上、且體重沒有大幅度波動至少半年,並接受完整的術前評估,依每個患者的身體條件與需求進行客製化的體雕手術。術前須審慎評估患者原有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疾患…)控制程度、心臟及肺臟功能、營養評估、精神狀態評估等等。

 

減重手術後進行體雕前,營養評估及調整矯正很重要

其實病態肥胖經過減重手術的患者,常常因飲食習慣攝取及腸道吸收狀況改變,而會有鐵質、葉酸、維生素B12缺乏,以及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問題,進而導致貧血、肌肉失養症及脂溶性維生素(Vitamin A, D, E, K)缺乏。當患者營養狀態不良就接受體雕手術,術後併發症的比率跟傷口修復時間都會增加,因此減重手術術後的營養評估與調整矯正相當重要,是安排體雕手術之前應該加強注意的關鍵。

 

體雕手術考量的優先順序及併發症

        減重手術術後或大量體重流失造成的贅皮及組織鬆弛,主要發生在六大區域:中段軀幹、乳房與胸部、上臂與腋下、後背部、大腿,以及臉部與頸部。處理這些麼多區域的贅皮,通常會需要多階段的手術。至於手術區域的優先順序,其中最主要取決因素在於患者最在意的部位,再來考量每次手術室處理單一區塊或是可以合併治療(需通盤考慮手術時間、張力的反向向量、傷口恢復時間、術中失血程度、手術醫師體力、患者經濟能力…)。每次階段性的手術,建議會至少間隔三個月。手術較常見的併發症包括血腫(<5%)、血清腫(0~30%)、傷口癒合不良(0~15%)、傷口感染(<10%)、皮膚壞死(6~10%,如有抽菸機率會增加至約20%);而不常見但較危險併發症包含脂肪栓塞及深層靜脈血栓,但機率平均小於3~5%。

 

應用新科技複合性治療 體雕手術更精緻

        傳統的體雕手術,是將多餘的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除後縫合。因為科技與機器的進步,近年體雕手術可以搭配超音波抽脂(威塑抽脂、黃金Z波抽脂)進行淺層脂肪雕塑,讓體雕手術的效果更為精緻。此外國內目前也引進氦氣電漿技術(俗稱超能電漿),將「氦氣等離子(電漿)」輸送到治療區域達到瞬間加熱人體軟組織的效果,讓皮下纖維組織能夠受熱收縮而達到皮膚緊緻的效果,應會是未來體雕手術複合治療的新趨勢。

 

        目前特管法規定,全身拉皮手術屬於風險性高之特定美容手術,執行醫師之資格也主要規定由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執行,如有此類體雕手術之需求的患者,也建議找整形外科專科醫師進行諮詢評估,討論最適合的手術治療方式。

 

討論區 : Story整形春秋|健康與整形外科醫學的好朋友 

歡迎加入: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 官方FB

本文章取自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出刊之「Story整形春秋」雜誌

 ( 內文及圖片由商橋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採訪製作提供 )